环境监测技术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 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定义
    • 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技术。在大专阶段,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并能够提供环境监测数据支持的专业技术人才。
  2. 主要工作内容领域
    • 环境样品采集方面
      • 大气环境监测:需要学生学习并掌握大气采样技术。例如,使用大气采样器在不同的地点(如城市中心、工业园区、郊区等)采集空气样品,以检测其中的污染物浓度。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如 PM2.5、PM10)等污染物的采集。这些采样点的选择要考虑到风向、人口密度、工业布局等诸多因素。
      • 水环境监测:在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水体进行水样采集。例如,对于河流的监测,要在不同的断面(如上游、中游、下游)和深度进行采样,因为不同位置和深度的水质可能不同。检测的项目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铅等)、酸碱度(pH 值)等。
      • 土壤环境监测:在农田、工业用地、垃圾填埋场等不同类型的土地上采集土壤样本。例如,在工业污染场地周围,要重点采集可能受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检测其中的石油烃、多环芳烃、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
    • 实验室分析方面
      • 运用各种分析仪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比如使用气相色谱仪(GC)来分析大气和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像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可以分析水中的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 MS)来检测环境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这些仪器能够精确地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和浓度,为评估环境质量提供准确的数据。
    • 环境质量评价方面
      • 根据监测数据,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例如,按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判断某一区域的大气、水体、土壤是否达标。如果不达标,要分析污染的程度、范围以及可能的污染源。
      • 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这些报告包括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及针对特定环境问题(如某一污染严重的河流治理)的专项评价报告。
    • 污染控制与治理支持方面
      • 通过监测数据,为污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例如,如果监测发现某工厂附近的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就可以为工厂提供减排建议,如改进燃烧设备、安装脱硫装置等。
      • 参与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和效果评估。在土壤修复项目中,通过持续监测修复后的土壤,判断修复措施是否有效,污染物浓度是否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
  3. 职业发展方向
    • 环境监测机构:可以在政府所属的环境监测站或者第三方环境监测公司工作,从事环境样品的常规监测和分析工作,为环境质量监管提供数据支持。
    • 企业环保部门:在各类工业企业(如化工、电镀、印染等行业企业)的环保部门工作,负责企业内部的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工作,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 环保设备运营企业:参与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运营管理,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