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1. 基本概念阐述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门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进行探测和记录,并对所获取的影像及数据进行量测、处理、分析、表达和应用的学科。在大专阶段,这个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 主要工作内容方面
    • 数据采集
      • 航空摄影:大专生在这个专业学习后可以参与航空摄影工作。他们要操作专业的航空摄影设备,从飞机等空中平台获取地面的影像数据。例如,在进行城市大比例尺地图制作前,需要对城市区域进行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人员要根据项目要求,设定相机参数,如焦距、曝光时间等,确保获取的影像具有足够的清晰度和合适的比例尺,为后续地图制作提供高质量的数据。
      • 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还能涉及卫星遥感数据的接收和初步处理。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有大量的遥感卫星在太空运行。这些卫星会定期向地面发送遥感影像数据。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相关的数据接收站或者遥感数据处理中心工作,负责接收卫星数据,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例如查看影像是否有云层遮挡、数据是否有传输错误等情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影像处理:对采集到的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增强和拼接等处理。几何校正用于纠正影像因地形起伏、传感器姿态等因素导致的几何变形。比如,在山区拍摄的影像可能会因为地形起伏而产生变形,通过几何校正可以将影像恢复到正确的地理位置关系。影像增强则是通过调整对比度、亮度等参数,使影像中的地物特征更加明显,便于后续的解译和分析。而影像拼接是把多幅相邻的影像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大区域影像,就像把拼图碎片拼成完整的图案一样,用于展现大面积的地理区域。
      • 信息提取与解译:通过对影像的分析,识别出不同的地物类型,如建筑物、道路、植被、水体等。这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物光谱特征知识和影像解译技巧。例如,在遥感影像中,植被通常呈现绿色色调,水体一般为蓝色或黑色(取决于水体的纯净度等因素)。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识别,可以制作土地利用 / 覆盖图,用于城市规划、农业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等领域。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监测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 成果应用与服务
      • 地图制作:利用处理后的影像数据和提取的信息制作各种地图,如地形图、专题地图等。地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地形地貌、地物位置等信息,是工程建设、地质勘探等领域的重要基础资料。专题地图则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制作的地图,如交通地图、旅游地图等。学生可以利用摄影测量软件,将处理后的影像矢量化,添加各种地图要素,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地图产品。
      •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更新:将摄影测量与遥感获取的数据集成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对 GIS 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的地物情况会发生变化,如城市的新建建筑物、道路的拓宽等。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获取最新的数据,并更新到 GIS 系统中,使 GIS 数据保持时效性,从而更好地为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等众多领域服务。
      • 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在环境监测方面,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等情况。在灾害评估领域,例如在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后,利用遥感影像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范围、受损程度等信息。比如,通过对比灾前和灾后的遥感影像,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物的倒塌情况、道路的损坏程度、农田被淹没的范围等,为灾害救援和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