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大专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主要涉及智能制造装备的多个关键环节,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装备设计与开发
- 原理研究与功能规划:
- 深入研究机械、电子、控制等多学科原理,用于设计智能制造装备的基本架构和功能模块。例如,在设计一台智能机床时,要考虑机械结构的刚度、精度要求,同时结合电子技术规划其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功能。
- 根据不同的生产需求,确定装备的功能,如自动化上下料、多轴联动加工、自适应加工控制等。
- 协同设计与优化:
- 与自动化、软件等专业人员协同工作,整合机械设计、电气控制和软件编程。比如在设计自动化生产线时,机械工程师设计输送机构、夹具等机械部分,电气工程师设计电机驱动、传感器电路,软件工程师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自动化运行逻辑。
-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软件工具对设计进行优化,模拟装备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如应力分析、运动学仿真,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性能。
二、装备制造与装配
- 零部件制造:
- 运用数控加工、3D 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生产装备的零部件。在数控加工中,编写精确的数控程序来加工复杂的零件形状,保证零件的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 对制造的零部件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方面的检测。例如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零件的几何尺寸精度,利用材料试验机检测零件的强度等机械性能。
- 装备装配与调试:
- 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装配顺序、精度调整和连接紧固等问题。例如在装配工业机器人时,要精确安装关节电机、减速器和编码器,保证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 完成装配后,进行调试工作,对装备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和校准。如调试智能仓储设备的堆垛机运行速度、定位精度,以及仓储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功能。
三、装备控制与编程
- 控制系统搭建:
- 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微控制器(MCU)或工业计算机,构建装备的控制核心。例如在自动化包装设备中,PLC 根据传感器信号控制电机、气缸等执行机构的动作顺序。
- 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等外部设备到控制系统,实现信号的输入输出。如在智能焊接设备中,连接焊接电源、焊缝跟踪传感器和焊接机器人的关节驱动器到控制系统。
- 编程与逻辑设计:
- 编写控制程序,实现装备的自动化运行逻辑。例如,使用梯形图语言为 PLC 编写程序,控制自动化生产线的物料输送、加工和装配流程。
-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设计智能控制算法,如 PID 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提高装备的控制精度和智能化水平。在精密注塑装备中,采用模糊控制算法调节注塑压力和速度,以适应不同的塑料制品生产要求。
四、装备维护与升级
- 故障诊断与维修:
- 运用故障诊断技术,如基于传感器数据的故障检测、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等,及时发现装备的故障。例如通过监测电机的电流、温度信号判断电机是否存在过载、短路等故障。
- 对出现故障的装备进行维修,更换损坏的零部件、修复电气线路或调整控制系统参数。在智能物流分拣设备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要快速定位故障点,如损坏的输送带、故障的传感器或控制器程序错误,并进行修复。
- 升级与改造:
- 根据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制造装备进行升级改造。例如,为老旧的数控机床加装自动化上下料装置,提升其自动化程度;升级装备的控制系统软件,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如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远程监控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