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开设此专业的学校: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大专)主要涉及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多个方面,以下是详细介绍:

 

一、数据采集方面

 

  1. 野外数据采集
    • 运用全站仪、GPS 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貌特征点进行三维坐标数据采集。例如,在进行一个城市新开发区域的地形测绘时,学生需要携带全站仪到野外,通过在控制点上架设仪器,测量出该区域内房屋角点、道路转折点、山顶、山谷等各种地形地物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为后续的地图制作提供基础数据。
    • 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摄影测量数据采集。通过操控无人机按照预定的航线飞行,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影像数据。这些影像数据可以用于制作正射影像图(DOM),也可以通过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比如,在对大型矿山进行监测时,无人机可以定期采集矿山的影像,分析矿山的开采进度和范围变化。
  2. 室内数据采集
    • 对纸质地图、历史档案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使用数字化仪等设备,将纸质地图上的地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格式。例如,将城市的老城区纸质地形图进行数字化,使其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中进行编辑和更新,为城市的历史建筑保护和区域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二、数据处理方面

 

  1. 数据编辑与整理
    • 使用专业的测绘软件(如南方 CASS)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编辑。这包括将野外采集的离散点连接成线、面,生成等高线,进行地物符号的绘制等。例如,在完成一片山地的野外数据采集后,在软件中根据高程点数据生成等高线,并且按照地形图图式标准,将测量得到的小路、河流等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出来。
    • 对采集到的影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影像的几何校正、辐射校正等操作。例如,无人机拍摄的影像可能会因为飞行姿态、镜头畸变等因素产生几何变形,通过几何校正可以将影像纠正到真实的地理坐标位置;辐射校正则可以消除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影像色彩和亮度的影响,使影像数据更加准确。
  2. 数据格式转换与整合
    • 由于不同的测绘仪器和软件可能会产生不同格式的数据,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以便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处理。例如,将全站仪采集的.dxf 格式数据转换为 GIS 软件能够识别的.shp 格式数据。
    • 整合多种来源的数据。比如将野外实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整合,构建一个综合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区域的综合分析和规划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三、数据分析方面

 

  1. 空间分析
    • 利用 GIS 软件进行缓冲区分析。例如,在规划城市中的工业园区时,通过对交通干线(如高速公路、铁路)进行缓冲区分析,确定距离交通干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作为园区的选址范围,考虑到货物运输的便利性。
    • 进行叠加分析。比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将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土壤类型图、生态保护区范围图等进行叠加分析,找出既适合开发建设(如土壤承载能力合适)又不位于生态保护区内的土地,为合理的土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地形分析
    •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坡度、坡向分析。在进行山区的道路规划时,通过分析坡度和坡向,选择坡度较缓、坡向合适(如避免道路朝向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的方向)的路线,以保证道路建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进行地形可视性分析。例如,在设计旅游景区的观景台位置时,通过地形可视性分析,确定在哪些位置可以获得最佳的观景视野,让游客能够最大限度地欣赏到景区的美景。

 

四、数据应用方面

 

  1. 地图制作与更新
    • 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地形图、专题地图等。地形图主要用于反映地形地貌和地物分布情况,如为军事行动提供地形基础;专题地图则侧重于某一特定主题,如制作城市的交通流量地图,为交通管理部门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规划道路拓宽等提供参考。
    • 对地图进行更新维护。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新的建筑物不断涌现,道路也会发生拓宽或改建等情况。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人员需要及时更新地图,保证地图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开发
    • 参与 GIS 系统的二次开发,为不同行业定制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例如,为电力公司开发电力线路巡检系统,利用 GIS 技术实现对电力线路的空间定位、故障点快速查找和巡检路径规划等功能;为物流企业开发物流配送地理信息系统,优化配送路线,提高配送效率。
    •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如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包括城市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的智能疏导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